Friday, November 30, 2012

三身四智解義圖







八識表
五識
眼耳鼻舌身
外五門
六識
內門、善分別
七識
末那識
執著
八識
阿賴耶識
倉庫。存有輪迴業識的種子

三身四智解義圖

三身

清淨法身(本體)                            圓滿報身(智)                        千百億化身(行)     






             大圓鏡智    如來藏釋                        妙觀察智                                  平等性智



              五識            阿賴耶識                          末那識                                        意識


偈語 (智通禪師問道於六祖。語出六祖壇經機緣品)

大圓鏡智性清淨,平等性智心無病。妙觀察智見非功,成所作智同圓鏡
五八六七果因轉,但用無言名實性。若於轉處不留情,繁興永處那伽定
                   

Thursday, November 29, 2012

五八六七果因轉解義


各位前賢好,

昨天後學在術德壇學講永嘉大師證道歌,講完後有前賢問後學八識怎麼轉為四智和四智是否為外在的法或內在本有的,後學在回答問題時沒有仔細思考,所以沒有答的很理想,故今天寫下這篇供各位前賢參考。

三界往返愛為基,六道輪迴淫為首
佛在華嚴經說愛不種,不生娑婆。這個愛其實就是慾,而慾念就是無明的本體。眾生外緣起了貪求,所以原本清淨的自性被染著,造成生死流轉。而要打破這個輪轉就是要把原有的八識轉為四智[1]。例如今天後學在網拍上看到一件衣服,這件衣服透過眼識進到意念中,在意識中覺得它很漂亮,於是就把他存到腦海裡。在八識田中我們就稱存到如來藏中,這如來藏識本身只有儲存的功能,所以累劫累世所有善與惡的種子皆存於此。然後存下來後第七識,也就是末那識,把這件衣服當成是我自己的,變成執有。所謂有一就有二,執有之後就會更向外攀緣,攀緣就會種因。如華嚴經所說: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果聚合時,果報還自受。有因外在的因緣就會幫你聚合成果。所以為什麼有六道輪迴?六道又叫做六趣,因眾生自身業力感招所以往各道輪迴。而又因為阿修羅道遍佈五道之中,所以六趣眾生又叫五趣眾生。如生前貪念太強死後就往生餓鬼道,而生前成就忠孝仁義其中一德之人則可往生天道享香火。但是眾生在六道中就像在急流裡一樣,沒辦法控制自己要往那裡去。所以即使往生天道享幾百年甚至千年的香火,到壽命盡時天人五衰還是要再輪迴。但是縱觀這些輪轉無明為根本,有無明在八識田起了做用才有之後的流轉。因為才要轉識成智,把後天的習氣轉天先天本有的妙智慧。

五八六七果因轉
要談轉識成智前首先要談般若自性。佛在悟道時說云何眾生皆具莊嚴如來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所以我們本有的自性都是清淨的,但是因為今天有了這個因緣和合的五蘊幻身,所以被蒙蔽住,就像鏡子上面有汙垢一樣。而佛法就是清除污垢的清潔劑,把這些汙垢清掉之後眾生原有的本性還是像圓鏡一樣清明。圓明自性在三身中就是清淨法身,這是眾生的本體。要找回它要守戒,如阿難尊者問世尊說佛滅度後要以何為師,佛說要以戒為師。活佛老師也慈悲說過十五條佛規其實都是從眾生本有的自性中出來的,因為我們本有,才能守。如果是外來的是強忍,只能忍一時無法忍一世的。守戒後才能生定,而妙智慧就是從定中生出的。換言之,定為本體,慧為妙行。同樣的,清淨法身為體,化為圓滿報身就是妙智慧,再依此妙智慧行般若妙行就成為千百億化身。而此三身其實都是從自性中生出來的。然後三身化為四智。前五識是這個色身的天線,它們可以和外在的六塵接觸,進到我們的意識中。但是五識就像鏡子一樣,他只是忠實的呈現萬物的本貌。而造成我們習性脾氣的一是分別,例如台灣人看到外勞就覺得他們比較卑微,看到日本人就覺得他們高尚。可是其實眾生的自性是一樣的,沒有人比較高也沒有人比較低,一切的分別都是從意識中出來的。於是要用平等打破分別。當我們明白眾生其性一同時,自然不會有分別。除了分別之外另一種就是執著,以為世間事可以常存,如我要發財,我要買很大的房子,我要吃好吃的東西,最可怕就是執著這個色身是我。殊不知事間所有事物都是因緣合和所生,既然有生當然就有死,不可能有事物是常存。所以要用妙觀察智來打破這樣的執著,明白緣起性空的道理,才能打破執著。當意識和末那識都轉為平等性智和妙觀察智時,進到如來藏裡的必定都是善的種子,自然就不轉而成了,所以第八識又轉回和五識一樣,所以叫成所作智,因為你只是把倉庫洗乾淨。

緣起性空觀自在,慈悲喜捨見佛心
最後,後學想談談為什麼會說要放下佛法。如前所說,眾生在清淨本體中突然生了無明,造成煩惱妄想不得清淨。佛因此應運而生。釋迦牟尼佛在世時說法是以眾生的根器利鈍為根本,所以佛法是對治性的。為什麼說佛有八萬四千種法門?因為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煩惱。但是其實眾生的本體和佛是一樣的,所以這樣煩惱妄想是幻化的,如同今天電影演世界末日,但是對現實世界是不會有影響一樣。同樣的,我們這些煩惱對自性也是不相關的。今天一個人三教經典圓通、修行的非常好,也到處講經說法為人解惑,和另一個整天無惡不作,常對人惡言相向的人,他們的自性都是相同的。所以不但煩惱妄想是和自性無關,就連治癒這些妄想的藥也和自性無關。所以這些東西既然不是自性本有的,當然明心見性時都要捨掉。就像後學說的,執有也是執,但是執空也是執。佛陀一生講經說法最主要是要告訴眾生其實空有不二。我們常說仙佛是無在無不在,為什麼?因為自性能含三界十方。同樣的,佛經中的三藏十二部也是從眾生的自性中出的,即然是本有的東西,那在外用時也只是應急而已。今天明師一指點最殊勝之處就是直接讓我們契入無生,直接打破空有知見,進入緣起性空的境界。但是這是靠仙佛的佛力加持才達成的,並非我們自己悟得。所以求道後還要勤修,換句話說以前的修行人是先悟後證,我們是先證後悟。所以我們要參加研究班,要去法會,要學會渡人,其實這種種事都是幫助我們明悟此事而已。當然,老天降道是不忍玉石具焚,希望能夠拯救人間的善男信女,而且活佛老師常用人中騏驥來行容我們,所以懂了這些事情後最後還是要付諸行動,方能有所得。最後,最後,後學才疏學淺,這些都是讀經典和聖訓所明白之事,如果有講不圓滿或不清楚的地方請大家不吝嗇的提出指教,謝謝。    後學 翼鵬 筆
[1] 請參照三身四智釋義圖


Like ·  ·  · Share · D

感恩節義工心得



        首先要感謝證嚴上人慈悲創辦莊嚴道場,另外感謝Cliff夫婦熱情邀約,後學才有機會行功了愿。六祖惠能大師在無相頌中言: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在義工服務的過程中正印證這句話。記得後學以前讀佛經總是覺得少了什麼,無法真正契入,後來經前賢提醒才明白讀經不如行經,只有知行合一才能明白諸佛妙理,而義工服務正是六度萬行其中的佈施的實際行動。以前聽父親說過即使如美國這樣富裕的國家,還是有遊民,當時還真是不太能相信,但是在這次活動中才真的看到。不過後學覺得可貴的是這些人或許在物質生活上不寬裕,但是也不會因此怨天尤人,反而是在得到幫助時心存感恩,這點也讓後學感觸良多。想到往昔因為一些不順心的事,常常怨嘆人生不公平。有一次抽靜思語時仙佛要我:知福、惜福再造福。當下因為心理非常憤恨不平,完全無法接受。後來在一個機緣下接觸到六祖壇經,慢慢開始了解佛法,才開始懺悔自己過去種種錯誤的行為。孟子云:樂天者,保天下。欲望是永遠無法滿足的,因為你得到一就會想要二,有二就會想要三,如此輾轉下去永不得清靜,但是回頭看看自己所有的,才明白知足才能常樂。最後再次感恩證嚴上人慈悲創辦莊嚴道場。在金剛經中世尊問須菩提尊者佛國是否莊嚴,須菩提尊者白佛言莊嚴者不在文字,而在心性。在活動中每位前賢都流露出慈悲,願意為眾生付出,正是印證了這件事。

翼鵬
德州農工大學
壬辰年十一月書於潛龍齋

Saturday, November 17, 2012

不二法門

當後學和別人自己是一貫道道親時,常常下一句就是:一貫道到底是佛教還道教?通常出於解釋方便後學都會說偏佛教。的確後學也許與佛有緣,所以讀佛經比較能夠受攝。但是不管是儒、釋、道或耶回,其實其理都是一樣的。聖人為了教化眾生用各種不同的方便法引導眾生明理,但是方法不同但其理相通,而這相通的理就是佛法上說的不二法門。

先回到問題,為何會想要明確知道到底是道教還佛教?這裡後學引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Toni Morrison談Africanism的一段話: Africanism is the vehicle by which the American self knows itself as not enslaved, but free; not repulsive, but desirable; not helpless, but licensed and powerful: not history-less, but historical; not damned, but innocent; not a blind accident of evolution, but a progressive fulfillment of destiny". 這其中反應了人的思維中很有趣的一點,分別。今天白人之所以是白人,是因為有黑人存在。同理今天富人之所以是富人,是因為有窮人存在。人一天要接收很多訊息,如果不加以分門別類,大腦可能會爆炸。而且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發現唯有透過分別,才能得到優勢地位。所以本來沒有分別的天性,在後天成長的過程中漸漸開始學會分別對待,所以也開始有了痛苦。因為別人有我沒有而痛苦,或是為何我比他優秀,他卻發展的比我好,在這無盡的比較中有得有失,有快樂也有痛苦。但是無論如何原來的天性已經被後天的血肉心取代。所以濟公活佛曾說:人因為有痛苦,所以佛法才存於世。但是佛法也只是對制法門,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煩惱,佛以八萬四千種對制。但是佛法就像藥一樣。生病了要吃藥,但是眾生沒有病啊,所以佛只是以幻藥醫幻病。實際上如虛菩提尊者問世尊:云何應住?云何降服其心?佛的回答是:應如是住,應如是降服其心。娑婆在梵文裡的意思是堪忍,也就是說因為人生有苦有樂,當人感覺到樂時,常常忘記樂的另一面是苦。當受苦時又忘記其實苦樂是一體的兩面,一直在這兩端徘徊。所以佛才說要應如是住,應如是降服其心,因為你自己掌握了跳出這兩端的鑰匙

最後談談到底一貫道是佛是道。其實要說佛也是佛,說道也是道,因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今天一貫道傳的是這個亙古就流傳於世的大道,而五教聖人傳的也是這個道。今天要帶人來佛堂點心燈,只是要讓眾生明白自己的佛性與佛無異。後學在用心研讀經典前也一直不相信眾生皆具如來佛性,所以眾生畢盡成佛。但是經過在道場上學習以及對經典的了解,才明白這件事是千真萬確。今天法門千千萬萬種,只是引渡眾生的不同方法。就像同一個科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但是最後還是殊途同歸。後學用一首偈來做結: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

楔子

平時有千思萬緒從腦中流過,很久沒有好好的坐下來記錄這些東西。開個blog主要是分享平時所見所聞與讀書心得。雖然後學主要治學興趣為語用學和社會語言學,然則對史學有著剪不斷、理還亂的糾纏情結,故內容同時會涉及語言學與史學。當然做為一位修行人,經典是必修課程,故文章也會有關於對經典以及修行感觸的紀錄。取名潛龍齋是取易經中龍的德性,能夠得意之時處之以淡,失意之時處之以忍,從容瀟灑的優遊於天地間。也勉勵自己不要忘記來時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