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後學和別人自己是一貫道道親時,常常下一句就是:一貫道到底是佛教還道教?通常出於解釋方便後學都會說偏佛教。的確後學也許與佛有緣,所以讀佛經比較能夠受攝。但是不管是儒、釋、道或耶回,其實其理都是一樣的。聖人為了教化眾生用各種不同的方便法引導眾生明理,但是方法不同但其理相通,而這相通的理就是佛法上說的不二法門。
先回到問題,為何會想要明確知道到底是道教還佛教?這裡後學引用諾貝爾文學獎得主Toni Morrison談Africanism的一段話: Africanism is the vehicle by which the American self knows itself as not enslaved, but free; not repulsive, but desirable; not helpless, but licensed and powerful: not history-less, but historical; not damned, but innocent; not a blind accident of evolution, but a progressive fulfillment of destiny". 這其中反應了人的思維中很有趣的一點,分別。今天白人之所以是白人,是因為有黑人存在。同理今天富人之所以是富人,是因為有窮人存在。人一天要接收很多訊息,如果不加以分門別類,大腦可能會爆炸。而且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發現唯有透過分別,才能得到優勢地位。所以本來沒有分別的天性,在後天成長的過程中漸漸開始學會分別對待,所以也開始有了痛苦。因為別人有我沒有而痛苦,或是為何我比他優秀,他卻發展的比我好,在這無盡的比較中有得有失,有快樂也有痛苦。但是無論如何原來的天性已經被後天的血肉心取代。所以濟公活佛曾說:人因為有痛苦,所以佛法才存於世。但是佛法也只是對制法門,眾生有八萬四千種煩惱,佛以八萬四千種對制。但是佛法就像藥一樣。生病了要吃藥,但是眾生沒有病啊,所以佛只是以幻藥醫幻病。實際上如虛菩提尊者問世尊:云何應住?云何降服其心?佛的回答是:應如是住,應如是降服其心。娑婆在梵文裡的意思是堪忍,也就是說因為人生有苦有樂,當人感覺到樂時,常常忘記樂的另一面是苦。當受苦時又忘記其實苦樂是一體的兩面,一直在這兩端徘徊。所以佛才說要應如是住,應如是降服其心,因為你自己掌握了跳出這兩端的鑰匙。
最後談談到底一貫道是佛是道。其實要說佛也是佛,說道也是道,因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今天一貫道傳的是這個亙古就流傳於世的大道,而五教聖人傳的也是這個道。今天要帶人來佛堂點心燈,只是要讓眾生明白自己的佛性與佛無異。後學在用心研讀經典前也一直不相信眾生皆具如來佛性,所以眾生畢盡成佛。但是經過在道場上學習以及對經典的了解,才明白這件事是千真萬確。今天法門千千萬萬種,只是引渡眾生的不同方法。就像同一個科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學習,但是最後還是殊途同歸。後學用一首偈來做結: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人人有個靈山塔,好向靈山塔下修。